发展历程
蓬勃发展的济南砂布厂1972—2002
随着产品专业化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,1972年经上级批准,济南第三化工社更名为济南砂布厂,从此在我厂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,成为我厂历史的重大转折。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扩大再生产,1975年自己制造安装了宽幅联合砂布机,这是我厂由半机械化进入全部机械化生产的开端,在我厂生产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章节。自此砂布产品成倍增长,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。粉碎“四人帮”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我厂开始了大刀阔斧全面的恢复性企业整顿,从基础工作入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,配备了领导干部,建立了经济责任制。1980年根据市场形势,因地制宜,在四个月中建成了336平方米的水砂纸车间,制造成功了水磨砂纸全部机器设备,打破同行业600平方米面积内安装机器的设备局面。当年生产水砂纸186万张,为我厂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。我们生产的砂布、水砂纸、木砂纸产品可部分出口。1979年我厂被山东省委命名为大庆式企业,1980年“工”字牌棕刚玉砂布被二轻厅评为优质名牌产品,1981年省经委命名我厂为“优质先进企业”。1986年企业引进了12台国际一流的瑞士环形砂带转换设备,可转换生产搭接、对接、S接头的规格型号齐全的环型砂带产品,打破了我厂延续多年的依靠三大产品的销售局面,在生产涂附磨具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。1988年我厂对香港益加贸易公司进行了砂布生产技术培训,这是济南市首次技术输出,直接获利10万元港币。发展到1990年我厂已有职工324人,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,砂布年生产能力6000万张、木砂纸年生产能力3000万张,水砂纸年生产能力1500万张。至此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。
1995年,企业调整了领导班子,周家琮同志被上级任命为济南砂布厂的领导人,他上任后审时度势,立足国内外前沿市场,从挖潜内部管理入手,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。带领干部员工与时俱进,发奋图强。加大技术革新和技术引进的力度。并用事业、感情、待遇吸引人才,留驻人才。企业自1995年以来,每年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,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了“三个代表”的重要思想。
1996年,我们按照从实际出发,全员参与,自愿入股的原则整建制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,共有121名职工入股。成为济南市首家买断公有资产企业。改制的先进经验被载入《中国股份经济》并在全国推广。1997年,在第一次改制的基础上,再次通过募集职工资金,买断公有资产,对法人股(即二轻联社资本)买断置换,股东人数增至230人,企业股份制改造完成。自此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。同时,以改制为契机,深化内部改革,强化内部管理,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。19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00万元,完成销售收入3800万元,比1995年改制前分别增长了23%,实现利税180万元,各项经济指标比改制前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。股份制改造把企业引向健康、快速发展的轨道。
1998年,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,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,并以此为契机,夯实了企业的基础管理,整个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;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开辟多个外贸出口口岸,继续扩大出口比例。
1999年,企业成功申办自营出口,实施定牌、外购等多渠道、多品种出口战略,充分利用外销互联网资源,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。
在企业内全面推行同岗同酬,一岗一薪的岗位工资制,打破了多年来一直延续的档案工资制的结构形式,调动了全体员工特别是青年骨干的工作积极性。
2000年,引进同行业技术力量,成立水砂纸分厂,大幅度提高了水砂纸产量,同比提高60%;成立异型发展部,扩大异型产品生产规模,并开发了垄断市场多年的海绵磨块及拉毛布砂盘等产品。异型产品全年完成产值同比提高300%。当年水砂纸和异型产品产量、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,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点。
实施腾笼强业工程,谋求企业更大发展。我们从社会效益出发,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,响应市政府的号召,于2001年5月启动了腾笼强业工程。利用置换资金上新五幅高档水砂纸生产线和高强力全树脂砂布。全厂干部职工经过六个多月的努力,完成了设备的制造、安装、调试和新厂建设及全部设备的搬迁。这是济南砂布厂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。我们由原来的花园路21号搬迁至孙村镇,占地面积由原20000平方米增至现在的38000平方米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,产值完成4200万元,均创历史最好水平。企业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。
 
联系我们
鲁ICP备18051971号